轉自@光明網
光明網北京6月29日電( 李政葳)“萬物互聯成為軟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技術,軟件發展迎來重要變革期。軟件的泛在化,體現在與軟件相關的資源、應用等發生的變化,軟件定義趨勢預見明顯,以及泛在化軟件邊界也在發生變化?!痹诮张e辦的 2019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(以下簡稱“2019軟博會”)期間,針對目前軟件發展趨勢,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左寧這樣說。
了解到,作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時間最長的軟件專業展會,2019軟博會以“融合網絡世界 驅動數字未來”為主題,展出面積2萬平方米,參展企業共328家。期間,大會設置七展區、五峰會、新品發布、沖關活動、17場平行論壇和“軟件之夜”盛典等系列活動。
在開幕式上,圍繞軟件行業資源變化,陳左寧表示,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軟件相關資源泛在化、資源化、動態化;另外,資源的智能性增加,逐漸由被動資源變成主動資源。
在應用本身發生變化方面,陳左寧提到,大數據的聚集、人工智能理論算法的革新、技術能力的提升等,驅動了軟件相關的應用泛在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?!耙皇腔谠朴嬎愕姆涸谛в糜嬎銘锰攸c,所需數據規模大、突發性強、實時性高;二是異構性,從邊緣到云端的變化使得泛在自主應用特點,對資源需求的動態性、不確定性增強;三是向智慧城市、物聯網領域泛在協作的計算特點為移動性強、承載設備多、續航要求高等?!?br />
陳左寧還談到,隨著5G等出現,互聯網、物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,帶來資源的泛在聚合、軟件作用域變得泛在化、動態化,新型人機交互設備、大量動態傳感器資源突破原來單臺設備界限,數據隱私要求增強條件下,會對全球數據資源利用帶來新變化。
“成也開源、敗也開源?!贬槍鴥溶浖袠I存在問題。陳左寧認為,“開源”省了很多“造輪子”工作,但也使得短平快、同質化的產品泛濫,影響自主創新、掌握核心技術?!八砸环矫嬉獮閲H開源輸出有價值的貢獻,爭取更多話語權;另一方面通過自主創新做強開源軟件,做成業界有影響力的開源社區?!?br />
在陳左寧看來,我國目前在大眾消費市場的軟件亮點很多,這類軟件的開發周期也相對較短,且我國有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,拉動了軟件開發?!暗陉P鍵基礎軟件、大型工業軟件、行業應用軟件、嵌入式軟件等核心基礎軟件上,話語權還很弱,需要長期的基礎性、綜合性的研究和大量的資金投入,要加強計算機類、數學類以及各種行業工程類人才間的配合”。
另外,陳左寧還建議,要培育新型軟件生態、加強基礎研究、軟硬件協同創新設計、加強標準研究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加強基礎研究方面,以操作系統為例認為,要加強操作系統的共性基礎性研究,為整體技術突破奠定良好基礎,同時要在泛在的智慧環境下,加強操作系統智慧化機理方面研究等。